NEWS
时间:2024-03-01 09:22:59 来源: 作者: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排在首位,并提出“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对当前复杂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坚定信心。与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首次出现在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科技创新是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稳”与“进”辩证法的重要领域,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产业质变,也形成不了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能深刻影响参与生产的各类要素,为实体经济创造新增量、新空间,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进而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去年中国—中亚西安峰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指出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2024年是陕西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从而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始终是全球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形态演进方向的决定性因素。回顾世界经济发展历程,有新的科学理论作基础,有相应的新生产工具出现,是历次产业革命的共同特点。进入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代,创新成为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动力,从多个维度引领着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近年来,可植入技术、数字化、物联网、3D打印、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与产业互动加速、高技术之间互动互融,对产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促进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
当前,全球科技领域学科不断交叉融合,新场景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对我国发展而言,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科技支撑。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才能在产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经济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集中优质科技创新要素和主体,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形成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雁形阵列,进而汇聚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支柱产业提质增效,抓紧布局人工智能、氢能、未来通信技术、北斗导航、生命健康等新兴未来产业。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持续深化“三项改革”,持续壮大先进制造、现代能源、文化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未来产业,不断在新领域新赛道取得新发展。我们必须紧密结合科技发展前沿,构建自主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高效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不断提升产业体系的科技含量,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广泛渗透到各个产业,拓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更多的创新引领型发展。必须以颠覆性和前沿性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形成发展新优势。
保护知识产权,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科技创新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在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成果应用、保护创新创造成果以及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部署实施一系列知识产权重大战略,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促进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活力和潜能,有力推动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支撑。只有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才能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激发全民创新活力。只有通过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才能换来营商环境的优化,让创新创造的源泉竞相涌流。新征程上,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做到着眼未来,遵从规律,提前谋划下一步目标、任务、举措和实施蓝图,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储备,努力实现保护知识产权、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的共赢。必须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起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必须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一系列法律程序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约束,确立知识产权严保护的政策导向。必须聚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各环节,优化知识产权服务质量,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能,加快产出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重大原创成果,加快形成一批高质量自主知识产权,大幅提升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效益。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人才与创新紧密联系,作为创新的根基,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谁拥有一流创新人才,谁就赢得了科技创新的先机和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陕西是科教、人才大省,拥有高校百余所,科研院所1500余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110余个,在陕两院院士74人。在科教人才优势的基础上,陕西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政策集成、资源整合、产业带动集聚人才,打造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推行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激发人才潜能;实施创新人才攀登计划,打造科技人才梯次培养模式,加快以秦创原为核心载体的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助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强化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了全年重点工作首位。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中的支撑作用,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要着眼全国大局,发挥自身优势,建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产业发展平台、高水平全域开放平台,努力在集聚各方英才上实现更大突破。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立破并举,下气力解决制约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好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等工作,努力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实现更大突破。要强化系统观念、优化人才生态,全链条悉心育才、全方位倾心引才、全要素精心用才,切实打好“组合拳”、建设“强磁场”,努力在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上实现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