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 电话:+86-0000-00000
  • QQ:987654321
  • 邮箱:987654321@qq.com
  • 联系人:王小姐

气象防灾减灾离不开气象科技支撑


时间:2024-07-28 16:55:35  来源:  作者:

一段时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应对灾情,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改革任务,要求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气象工作是做好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气象防灾减灾,离不开高水平的气象科技支撑和监测预报服务。

  图为2023年8月3日,风云三号F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风云三号F星强化了地球系统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对臭氧、二氧化硫等平流层和对流层大气成分以及地球辐射收支能量的探测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地球系统数值预报、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生态环境监测和综合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气象局供图 汪江波/摄

1969年初,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让黄河以南的铁路交通完全中断。周恩来同志在听取有关汇报时指出,应该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1988年风云一号A星、1997年风云二号A星相继成功发射,我国正式告别完全依赖国外气象卫星数据的历史,实现了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从无到有的突破。时光流转,气象更新。随着2008年风云三号A星、2016年风云四号A星发射升空,我国气象卫星技术升级换代,迈入世界先进行列。2019年3月14日,强热带气旋“伊代”携狂风暴雨袭击莫桑比克,引发严重洪涝灾害。我国风云气象卫星连续动态监测,为莫桑比克防灾减灾救灾提供有力支持。当年4月,莫桑比克总统纽西访华时向习近平总书记当面表达感谢。
从“一片空白”,到自立自强,再到惠及全球,折射出我国气象科技能力的进步。
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气象工作的指示要求,也是广大气象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中国气象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不断理顺机制、优化配置、释放动能,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下大力气提升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效益。突出重点持续夯实气象卫星、雷达、数值预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气象基础业务能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格局,深化省部合作,落实共建项目,共推气象高质量发展;组建由高校、科研机构等58家单位组成的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与全球顶尖气象机构在人工智能应用、商业小型卫星等新领域加强合作,与英、德、美等国气象科学家联合发起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气象组织先导项目。
如今,我国的9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实现“上午、下午、黎明、倾斜”四条近地轨道组网观测。546部雷达组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天气雷达监测网。自主可控的完整数值预报体系成功建立,创新应用的全球气候模式对厄尔尼诺等关键指标预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合肥气象量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成立,一批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和高价值气象数据产品相继发布。我国气象科技能力实现了从弱到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飞跃。
在科技创新推动下,我国气象预报算力持续增强,算法更加优化,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智能网格天气预报系统全国空间分辨率达5公里,实现24小时内逐小时更新,能够至少提前3天较准确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24小时晴雨预报平均准确率达87%、暴雨预警准确率达93%、强对流预警平均提前量达43分钟,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平均误差稳定在65公里左右。越来越准确的气象预报,为防灾减灾救灾决策部署提供了可靠支撑。
面对极端天气新变化、世界科技革命新浪潮,我们将瞄准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量子技术应用等前沿领域,努力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深化科研立项评审、科技成果评价、科研机构平台与人才团队评估改革,优化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平台,加快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为我国气象科技能力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实力量。 

电话:+86-0000-00000
邮箱:987654321@qq.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Copyright © 平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111111号